Extrabux的商家可能包含广告链接,如果您在点击链接之后并完成购买,我们将获得一定金额的销售佣金。

0

2025护肤品有害成分表(常见有害成分+激素+禁用成分)

2025护肤品有害成分表(常见有害成分+激素+禁用成分)

    • 近年来不少护肤品被爆有毒或者有害,也经常有消费者反映用了某些护肤品烂脸的情况,其中最为频繁的就是护肤品中添加激素,造成“激素脸”。为了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很有必要了解护肤品有害成分,除了激素,常见的有害成分还有哪些?又有哪些是禁用成分?今天就跟随小编来了解最新最全的护肤品有害成分表,不再有“烂脸”危机!

封面图来自于unsplash.com,版权属于x )

1597741407211622.png

图片来自于opensource.com,版权属于Chris Collins

其实一般护肤品从研制到产出,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研究和安全检查,成分的配比也是十分精确和严格的,化妆品添加成分只是其中调味佐料。危险成分超出纵然可怕,但是在规定单位内适当的添加是合理而且安全的,市面上的化妆品和护肤品一般都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相应的成分。

  • 常见有害成分&禁用成分

激素

激素护肤品中添加的激素,一般是指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本来是皮肤科的三大里程碑式的药物,拯救了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一批威胁生命的疾病,还有效控制了湿疹、皮炎的发作。

激素软膏名字常为“某某松“,如地塞米松,丁酸氢化可的松,卤米松,糠酸莫米松,氟米松等等,但还有很多没有”松“的药膏也是激素,如地奈德、哈西奈德、曲安奈德、丙酸氯倍他索等等,不清楚的一定要咨询皮肤科医生或药剂师等专业人士。

但激素到了原料商手中,就变成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名字:“美白素”,然后就进入了化妆品生产工厂的产品线中。带有这种成分的产品使用起来会有依赖性,停用带有激素的产品,换成安全可靠的产品,就会出现脸红,发热,刺痒等症状,这叫断激素过敏症

正规的药品都会标明成分,而且在说明书中也会详细介绍使用方法及可能的不良反应,但在一些“消字号“、”健字号“、”妆字号“的产品中,特别是所谓的纯植物或中药的药膏中会偷偷添加激素,一些小品牌的”美白“、”除皱“产品和湿疹膏更是”激素“的重灾区,很多会加激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使用会引起不良反应。

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版),氯倍他索丙酸酯、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是严禁被添加进化妆品中的有害成分。但是激素的效果显著,经常会被不法商家添加到化妆品中。

最常被检出的是地塞米松和氯倍他索丙酸酯两种糖皮质激素成分。地塞米松效果偏弱,氯倍他索丙酸酯比较强效。

糖皮质激素会干扰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和正常功能,长期使用皮肤容易患上激素依赖性皮炎,变得非常敏感;一停用就会缺水、起皮、毛细血管显露,进而引起继发性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当然,有些人还会有色素沉着,多毛。

所以,在使用产品数周后,全面停用几天,发现脸上随之出现红疹、痘痘、红血丝、玫瑰痤疮等,这时候你要注意了!极有可能中标了,你用的化妆品十有八九是有激素了,请马上停用!

特别提醒:凡是宣称快速、强效的护肤品一定不要使用。

荧光增白剂

荧光剂可以吸收自然光中的紫外光,一般会出现在面膜中。敷完面膜后,脸上显出的淡蓝色荧光,将人脸上的灰蓝色遮挡后,大大提升脸部的光亮度,看上去更加光亮、整洁、美白。

在面膜产品中最直接的表现:使用之后立刻就会有美白效果,但是却白的不自然。荧光增白剂一旦进入人体就不容易分解,毒性会在肝脏或其他主要脏器中积累,构成潜在的致癌风险!

在紫外线作用下,荧光剂可能会增强致癌物肿瘤的形成;还能引起真核生物酵母的致突变作用。最明显一点就是与伤口处的蛋白结合,不利于伤口愈合。

| 甲醛和甲醛释放体

在护肤品行业最开始的阶段,的确有厂商向自己的产品中加入甲醛来防止细菌的过度生长。后来由于这种做法造成了很多刺激和皮炎,化学家们就开始想办法用一种能够非常缓慢释放甲醛的东西来替代甲醛本尊,这样既能够让细菌得到抑制,又不会有大量甲醛和人体接触。

但是甲醛以及甲醛释放体的危害真的是非常多!!!

1. 甲醛具有高效广谱的杀菌效果,所以可达到洗护发产品免受微生物的破坏。但是游离甲醛会刺激人的眼睛、喉咙、胸腔等。长期吸入会使人体的部分组织遭到破坏,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2. 甲醛释放体防腐剂释放的游离甲醛是一种公认的对人体和环境有公害的化学物,是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之一,同时有可能给头部皮肤的神经细胞带来伤害.

3. 甲醛超标的面膜可能刺激使用者,令眼部不适,甚至引起急性过敏;即使不出现过敏反应,也会加速皮肤老化。

4.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甲醛中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具有强烈的促癌和致癌作用,巳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这一类的防腐剂典型的有DMDM乙内酰脲、咪唑烷基脲、双(羟甲基)咪唑烷基脲——总之,带一个“脲”字的八九不离十。普通肤质都要慎用,孕妇更是最好避开这类成分。

| 甲基异噻唑啉酮MIT/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CI(卡松)

甲基异噻唑啉酮,因其具有广谱杀菌性, 2004年被欧盟化妆品法规允许添加入化妆品,但近年来通过对市场的调研以及权威的科学试验,证明使用含MIT的驻留类化妆品和接触性过敏、过敏性接触皮炎有一定关联

因此各国化妆品法规对MIT和MCI的限量值都进行了修改

I. 欧盟: MIT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淋洗类中最大允许浓度为0.0015% (混合物MCI:MIT=3:1 ) , 不可以同时使用该混合物和甲基异噻唑啉酮。
II. 加拿大: MCI只允许同MI混合使用,在淋洗类化妆品中的含量应小于或等于0.0015% ;在驻留类化妆品中禁止使用。
II. 东盟: MIT禁止在驻留类化妆品中使用,淋洗类中最大允许浓度为0.0015% (混合物MCI:MIT=3:1 ) , 且环可以同时使用该混合物和甲基异噻唑啉酮。
我国法规限量:07版:甲基异噻唑啉酮限量0.01%,化妆品OEM甲基氯异噻唑啉酮和甲基异噻唑啉酮的混合物限量0.0015%。15版增加对后者的限制,规定仅用于淋洗类产品,并不可和甲基异噻唑啉酮(MIT)同时使用。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MIT,N950)

也就是卡松去掉刺激性大的CIT,只留下MIT用于护肤品里防腐力强,成本低,市场上还有用MIT和IPBC等复配体。但致敏性和稳定性还是有很大争议。这类成分比较介意的还是要慎重,孕妇和儿童更是慎用。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有侵权,请原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本站将予以删除。
0
2020-08-17 19:526295